毕业生介绍:
刘泸,2019级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本科生,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曾获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安徽赛区)个人赛特等奖、“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一等奖以及第20届“RoboGame”机器人大赛冠军。保研至北京大学。
毕业心声:
我最开始听说科大是在高二,那时一些同学参加少年班的选拔,但遗憾的是我由于年龄原因未能参加。高考当时想来科大是觉得这里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地方。我入学后不久就看到了关于英才班选拔的通知,我受到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事迹的感染,加入了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
一、我的基本学习情况
刚进大学的我,一度想按照高中的学习习惯,坚持良好的作息、认真学习,但后来还是睡得越来越晚,也起得越来越晚,在大二开始,几乎就是踩点进教室了。在完成作业方面,也逐渐从完成当天布置的作业过渡到完成当天要交的作业,好在坚持住了按时交作业的底线。经过反思,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学相对于高中自由了很多,而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我在大二时,受到室友的鼓动,报名学习了计算机双学位。当然,我同时也考虑了近年来计算机比较热门,想着如果有一天本专业学不动了可以转行。后来,我发现计算机也并不简单,而且我对硬件感到头疼,对敲代码也感到并不轻松。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学校不单独开设双学位课程,我们只能与主修的同学一起上,课程的难度倒是次要的(毕竟我们只要求及格),最难的是会由于叠课而难以在毕业前修满足够学分。我在一开始还不敢叠课,后来逐渐大胆,也开始尝试叠两门课(再多就需要专门申请了),这也使得我的学业压力加大,可能也是我变成DDL选手的一个原因。这确实也会对主修成绩造成一些影响,但我在大三之前还没有特别强烈的保研欲望,也对成绩不是特别看重。通过对双学位的学习,我对计算机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认识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比如力学中的有限元方法也可以求解其他学科的偏微分方程,而数值计算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么让它算得更快,我们可以将更多数据放入缓存,可以改进算法策略,也可以通过并行计算等手段加速。此外,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也在力学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我的大创就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我对计算科学的兴趣最早源自大二的《计算方法B》一课,其中解线性方程组和微分方程等的数值方法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我又学习了《计算力学基础》、《并行计算》等课程,对数值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在大二时期进入了我院的计算力学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老师和各位师兄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大创课题,对相关领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来我通过夏令营保研进入北京大学,继续保持计算力学这一研究方向。
二、爱玩的四年
我在大学期间,总体而言,感觉比较爱玩,比如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如RoboGame机器人比赛,以及各种目的的外出(对我而言,这都是公费旅游)。我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大学期间宝贵的回忆。在机器人比赛中,我们初步接触了机械设计、电路以及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经历多个日夜的努力,最后也比较幸运地夺得冠军。但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还有些感兴趣的技术我并没有学到。
我之前听人说我们系的学生在与其他学校对比时,专业基础知识十分扎实,但动手能力有所不足。这方面的一个体现就是我们在周培源力学竞赛上,往往个人赛(也就是笔试)都能名列前茅,但在团体赛上往往难以拿到理想名次。我们在去年参加了团体赛,最开始也是抱着去玩一玩的心态,却意外获得了一等奖,按照我们院的规定,可以凭此直接获得推免资格,我们都很高兴。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但也有一定的运气因素。
三、思想的转变
前两年的我几乎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对班级没有什么贡献,在大三的国家奖学金答辩中,我看到其他同学们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校、班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我申请加入班委会,担任组织委员,希望为班级做些事情。从后来看来,虽然也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我感觉还是做得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大学期间拥有了一个新的生日,即我的政治生日,因为我在2021年提笔写下了我的入党申请书,并在今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从小就受到长辈的影响,在心中萌发了对党组织的向往,在大学期间进一步学习关于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在支部大会的那一天,我内心无比激动,因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意味着我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希望在今后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离别之际,简单回顾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活,也算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