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介绍:
倪子珺,湖北汉川人,2019级本科生,就读于近代力学系(钱学森力学科技英才班)。在校期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一星级志愿者、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实验”团体赛全国一等奖等荣誉。毕业后前往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毕业心声:
选择科大
我进入科大并不是因为科大有“安静的书桌”,也不是因为向往科大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实在是没有什么概念。当时选择科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科大不浪费分数(我刚好压上2019年科大在鄂的分数线),外加上科大招生老师很实诚,愿意给我安排钱学森力学英才班的名额,于是就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填了科大的力学英才班,顺利进了科大。
对于工程科学,其实我也没有太多了解。我记得我上高中之前跟爸妈表示物理太难了不要学物理竞赛,结果到了高中进了竞赛班,反而开始热火朝天地搞物理竞赛。进大学好像也是这样,报志愿的时候说读数学也行,学物理也行,当然能学点工科也行,再加上招生老师开的优厚条件,就选了力学英才班。也就是说,我其实也没有很想学工科,学工科之前对工科是干什么用的也没啥了解,反正就这样入了工科的坑(笑)。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 “差不多得了”,我当时选择科大和力学英才班的过程可能差不多就是这样。
“差不多”与“卷”
当时刚来科大的时候,各种社团都会趁军训的晚上来班上开各种各样的新生活力课程。我既没有什么特长,也没有什么爱好,虽然那些社团包括学生会看上去都很有趣很吸引人,但是等到报名的时候我又犹豫了,想着回宿舍再说,结果就忘记这事了。有一次我晚上回寝室,发现楼门口摆了一个很炫酷的展架,大概是校招生队的招募,我抬手扫了个报名链接,一看只要填个姓名学号手机号,顺手填了然后提交,然后就把这事忘了。后来有个什么火灾实验室招志愿者,一天给70块钱(当时真觉得是巨款),我于是报了名,后来发现和上面那个招生队的面试冲突了,好在他们还可以邮件面试,回答了五个问题,就莫名其妙被录取了。后来作为招生志愿者回中学宣传我觉得还是很光荣和很有意义的。
学习上,开始我不知道大学该怎么学习,就象高中一样上着课写着作业。当时听闻大家都会做什么“几米多维奇”,我去图书馆翻了一本,感觉太难了实在学不会,就不做了。后来又听说有“微积分学习指导”,赶紧去买了一本,又吃了灰。当时还保留着高中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但是作业什么的又小有难度,外加上多了一堆洗衣服之类的杂事,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其实不是很多(大概也就一两个小时?),作业基本写不完,周末得狂补作业。好在作业量不算太大,基本上周末能够勉强补完,于是学习方面也这么“差不多得了”,也远没有像那些大佬一样刷海量题目。可能得益于我喜欢把问题彻底弄懂,比如刚上工程热力学时很懵,上课完全听不懂,我在图书馆闭关两天看书,把前面的章节弄清楚后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因此虽然没有海量刷题,我成绩也还“差不多”,一直都在英才班里。
出于这种“差不多得了”的想法,加上读了一年,感觉工科也挺有意思,到大二转专业的时候,我思索一圈,没什么想转,还是留下来比较好
虽然多数方面我都“差不多得了”,但有个方面我一向很“卷”,就是出去玩。据说有些科大学生读了四年书,在合肥只去过合肥南站和距离学校一公里之遥的之心城。我倒是反其道而行,来学校没两天就让父母把自行车给我弄到合肥来,开始是在学校里面“飙车”,后来向科大四周进发,到最后骑一些远途目的地,比如一圈15公里的环城公园、20公里外的巢湖乃至往返90公里的机场。拿到驾照后喜欢租车,出去开上几十公里,回来洗个澡之后就完全忘记郁闷的事了——这“差不多”与“卷”的平衡是我在科大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
勇于尝试
除了“差不多得了”,我还有个特点是愿意去尝试一些新东西,做一些明显不可能的尝试以及一些明显没有回报的事情。比如说我基本上每年都会以排名接近50%的绩点去申请国奖——当然,没有一年成功。有时候我还会花大量时间在社团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尤其是19级并没有二课这种东西,所以这些投入实质上没有任何回报,但是我还是非常乐意去做,也因此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这一特点也让我收获了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录取。
在科大,似乎有一种思维习惯:如果要在学业上达成某某成就,就一定要先A再B最后C才能达到。比如说大家都会想在大二的时候进实验室大三开始搞大创然后大四才能保研去实验室,又或者想拿到3.7以上的绩点就一定要上课听讲下课当天写完作业然后大量刷题最后才能拿到3.7。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说法通常都是正确的,即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大概率是能成功的,但是这些路子往往不是唯一路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轻信这一路径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自己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然后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发展到极致就是大家都在无意义地卷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指标,比如说明明只想保个研但是却疯狂刷题卷绩点——多余的这些时间放到课题组做点工作想必更好。
回到保研北大这件事,在工院听说想要保研去清北,首先得绩点排名前5之类的。然而我不信这个邪,大三的时候凭着将达到科大力学系保研线的成绩去报名了北大的夏令营,出乎意料地通过了初审。面试之前我疯狂紧张,面试表现也很一般(一半的问题都不知道),结果还出乎意料拿到了优秀营员。后面只需我确定拿到科大的保研资格就可以去北大读研。
到大三下学期,同学们的竞赛和重修成绩出来后,我的保研排名有点危险,但此时似乎只能焦急地等待保研名额最终确定。刚好有一个之前因为疫情延期的国赛排到了七月份,于是我又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参加了(我之前参加过一次,啥奖也没得)——结果拿了一等奖。保研名额也确定了,全班55%保研,皆大欢喜!
结语
大家都说科大有科气,管离开科大叫“脱科”,但是我觉得我在科大收获的远不是“科气”所能描述的——我收获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友谊,收获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经历,更收获了我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