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值此60周年校庆,近代力学系拟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和加强近代力学系各课题组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展研究思路和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每期学术交流活动拟邀请两名研究生担任报告人,报告人可由导师推荐或者同学自荐以及其他方式,报告内容以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为主。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分享和学习,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加强课题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携手为近代力学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期近代力学系研究生学术活动于2018年3月23日上午如期进行,本次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到了本系两位已经毕业的优秀博士:汪国睿博士和朱银波博士。
汪国睿博士现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实验室研究助理,2017年11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导师:伍小平院士;学号:BA14005034),曾获得博士论文创优支持计划、国家奖学金、先进制造奖学金、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研究方向:二维材料力学性能测量与改性;纳米界面力学行为表征与调控。其报告内容为,石墨烯拥有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同时兼具力、电、光、热等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因此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材料、器件的宏观功能表现依赖其界面的结合力和稳定性,而当材料尺寸降至纳米尺度,原本微弱的非经典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力等)将不可忽略,甚至在变形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界面力学问题更加显著。同时,石墨烯具有原子级的厚度以及超高的比表面积,相比于传统材料将引入更多界面相面积,对界面作用力也更加敏感,因此也是研究纳米尺度界面摩擦和粘附特性的理想材料体系。采用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微孔鼓泡联用技术研究了石墨烯层间的界面力学性能,通过对双层石墨烯实施可控加载,并监测孔外石墨烯层间剪切作用区域的扩展,结合修正的Hencky理论,首次实现双层石墨烯层间剪切应力的测量,进一步采用硼掺杂处理实现石墨烯层间耦合作用的有效调控。
朱银波现为博士近代力学系博士后研究员,2017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导师:吴恒安教授;学号:BA15005014),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微纳构造材料力学实验和模拟;纳尺度限域传质。其报告内容为,氧化石墨烯薄膜中未完全氧化的部分会形成纳米尺度的石墨烯通道,分子模拟发现受限水在这些纳米通道内可形成独特的二维冰结构,两片石墨烯形成的受限空间内限域压强高达GPa量级。纳尺度限域效应会明显影响受限水的结构形态、动力学行为以及热力学特性等,相关的内在机理还未得到全面的认识。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受限水在两片石墨烯之间由液态到固态的相变具有二维液体的亚稳态极限(压缩极限)的特征。基于此,本次报告主要介绍了通过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二维受限水在石墨烯纳米通道内的相态和相变等的相关工作。另外,此次报告也会给大家分享了图文处理、文献阅读与合作交流。
两位博士的报告十分精彩,分别对自己所研究相关领域做了深入的介绍,并传授了做研究写文章的心得体会,同时鼓励师弟师妹们要高目标,严要求,大胆去做科研。
通过举办这次活动,增进了近代力学系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激发了低年级师弟师妹的科研热情,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校六十周年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