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系况简介
  • 师资队伍
    • 师资简介
    • 师资名录
      • 院士
      • 教授
      • 资深教授
      • 副教授
  • 科学研究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计划
    • 博(硕)士点
    • 网络资源
    • 文档下载
  • 本科教学
    • 培养方案
    • 主干课程
    • 精品课程
    • 教学实验室
    • 网络课堂
    • 文档下载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文档下载
首页  新闻动态

我系龚兴龙教授荣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5-01-10浏览次数:85

   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我校两项成果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我校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龚兴龙教授与东南大学合作者的研究成果“高稳定高耗散减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龚兴龙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研制了高稳定磁流变液、磁流变弹性体,提出了磁流变弹性体的高斯分布模型,合作研制了磁流变阻尼器和磁流变弹性体减振装置及控制系统。
   同时,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俞汉青教授与香港大学李晓岩教授、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盛国平教授针对国内外在废水处理微生物颗粒方面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长期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和调控原理,阐明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机制,发明了好氧微生物颗粒培养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为废水的高效生物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推动了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由于在环境保护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俞汉青教授等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成果“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及调控原理”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据悉,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等46项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等70项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202项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近代力学系
邮编:2300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制作维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制作维护